2019/09/25

口腔癌的飲食照護原則

張媽媽,77歲,看著現在笑容燦爛的她,很難想像今年年初她才剛完成舌癌的療程。
「就在某一天刷牙的時候,突然一陣刺痛...」107年張媽媽發現自己口腔右邊內側有一個小小白白的傷口。「就想說是壓力大阿、睡不好所以嘴巴破了一個洞,也沒想太多......」
就這樣2、3週過去,遲遲沒有癒合的傷口,越來越大,張媽媽才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口腔癌。
圖片說明
擔任家管40多年的張媽媽回憶著說,以前都是自己親手料理家人的三餐,生病後因為手術後初期只能吃流質飲食,但家人都不太會烹調自己又沒體力,只好天天用營養品補充營養,生活頓時減少了吃飯的樂趣,因為飲食上不愉快的感受讓他在治療初期差點想要放棄。
如同其他癌症一樣,張媽媽在治療期間面臨了極大的生理、心理壓力,除了手術在臉上留下了淺淺的疤痕外,還有化療、電療的療程等著她,「醫生說治療期間可能會有味覺喪失、不容易分泌口水、牙關緊閉、嘴破等問題。」
「吃飯這麼辛苦,還是要為了維持體重努力吃、再痛也要吞下去,真的很辛苦。」張媽媽說自己也曾哭過、埋怨過,想著自己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為什麼會罹癌?但樂觀的天性,讓她很快振作起來。
許多研究顯示,若能盡早且積極地給予癌症病人營養支持照護,不只能減緩病人體重流失的速度、改善癌症治療的副作用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更能幫助病患完成療程,提高存活率。但頭頸癌病人因為治療的關係,很容易有嘴破、口乾、吞嚥困難等問題,造成進食意願大幅下降,因此在餐點上更需要照護者多用心。
口腔頭頸癌病人如何調整飲食?
流質、剁碎飲食、軟質飲食按照療程階段性調整:
  1. 流質飲食:在室溫下為液態的食物,含少量的纖維質。
  2. 剁碎飲食:又稱半流質飲食,使用剁碎、繳細等機械方式處理,加入飲料或湯汁,調製成稍加咀嚼或不需要咀嚼就可吞嚥的飲食。
  3. 軟質飲食:給予質地較軟、容易咀嚼、容易消化且不含粗糙纖維的食物。
病患發生嘴破、口乾、吞嚥困難等副作用通常都是漸進式的,在照護上,若一開始就使用流質飲食很容易造成病患心理上的反感及不舒適的味覺感受,應根據病患副作用的程度從正常飲食、軟質飲食、剁碎飲食最後才是流質飲食階段性的調整。
別忘了均衡飲食!
而在飲食調整的過程當中,也要特別注意除了充足的熱量、蛋白質外,也要注意纖維質的補充。
「在醫院治療的空檔,病友們很常彼此聊天、關心、打氣,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因為飲食上品喬護理師你有告訴我同時要注意蔬果的攝取,所以跟其他人相比,沒有便秘的問題。」
在治療過程當中,護理師發現許多病友都會矯枉過正,當醫生說要多吃牛肉,有許多病友會變成只吃牛肉,其他肉都不敢吃的狀態,深怕吃錯了、療程會因此大受影響;更不用說聽到要補充熱量跟蛋白質,在胃口不好的時候,蔬菜、水果常常是被遺忘的食材。但其實,每一樣食材都有其不同的營養素,在用餐過程中,還是應該想辦法多少吃一點,1口、2口、3口,或者跟著肉類、米飯攪拌一起吃下去,都好。
雖然過程很艱辛,但張媽媽跨過了一關關治療中的關卡。「會出現的副作用一個沒少都讓我遇到了。套句我孫子的話,就像打電動魔王關卡時,魔王使出全力要擊敗我一樣。」「但最終還是正義會獲勝的。所以一定要堅持樂觀的信念。」
看著樂觀的張媽媽笑著談起這段抗癌故事,如同一道溫暖的陽光照在心田,終於張媽媽完成了整個療程。張媽媽說,雖然生病很難過,但也讓她知道原來身邊還有這麼多專業的人關心她,加上家人的陪伴,是一段走來艱辛、但卻能感受到愛的旅程。

推薦文章